“受房租、人員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,很多母嬰店老板為了追求利潤,對一些知名品牌進行壓制!敝炜偢浾哒劦,在引進商品時,他們考慮的不是商品的質量跟品牌知名度,而單單只看重利潤。殊不知,消費者對于這些知名品牌是有一定忠誠度的,若門店沒有其想要的商品,下次便不會再光顧。長此以往,yiliu的門店也會淪為二流門店。
另外,現在很多母嬰店在廠家或者經銷商活動時,拼命訂貨,訂完貨之后,并沒有將上游的優(yōu)惠給到消費者,這也導致行業(yè)日趨混亂。如果相關支持跟優(yōu)惠,門店都拿出來了,我相信其經營狀況一定會變好。
母嬰店盲目追求利潤也使得代理商面臨很大的困難,很多門店已經把價格砍到代理商的生存邊緣。如果門店給到代理商2-3個點的有償服務金額,那么經銷商的服務質量就會提升。門店也可以要求代理商進行相應的幫助扶持活動,如道具的配備、品牌的推廣、活動的支持等。
朱總表示,“雖然,如今很多大的母嬰系統(tǒng)開始與廠家直接合作,但假如我是母嬰零售店的經營者,我更愿意與經銷商合作。因為受地域因素影響,經銷商能提供更多便利、快捷的服務,甚至得到地方性政策的協(xié)助或支持!
當然,在選擇經銷商的時候,也要有所篩選。個人認為,有服務功能的經銷商好過于有價格功能的經銷商。在進貨時,有的經銷商給到門店的毛利可能高1到2個點,但是相應的,他的服務功能就減弱了。經銷商的利潤一般在5到8個點,如果他給到門店的提成也在這個范圍,那么雙方的關系只是簡單的買賣關系。經銷商沒有辦法再有多余的資金來支撐培訓等一系列服務。
合理的商品結構是門店利潤的保障。朱總說到,“假如我是母嬰零售店的經營者,在進行門店商品結構的規(guī)劃時,我會參考超市、便利店等一些相對成熟的零售模式!
因為商品結構是一個門店生存和發(fā)展的根本。當然,門店商品結構的規(guī)劃要以門店面積為基礎。如果是小型的母嬰店,我會盡量選擇一線商品進行銷售,雖然一線商品的利潤不會很高,但是它們會增加門店的流通量,同樣能做高業(yè)績。如果門店面積允許,除一線品牌之外,可以再輔助一些二線靠前的商品,甚至三線商品,以擴大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范圍。
以國內母嬰零售先驅孩子王為例,其開店時間雖然較晚,但是它對母嬰行業(yè)及母嬰零售市場的研究,可能走在了我們很多開了10 年、20年店的從業(yè)者前列。我們看到,孩子王在選擇商品時,遵循的是商業(yè)常規(guī)規(guī)則——一線商品全部齊全、二線產品必須配備、三線商品非常少。當然,這也與其門店面積大有關。
當門店商品規(guī)劃完成后,怎樣獲得合作伙伴的支持便是重點。按照之前制定的門店商品結構,零售商要知道哪些是自己重點合作的對象。在我看來,相互依托、相互配合是雙方合作的基礎。同樣以好孩子為例,當它跟所有供應商談合作時,會首先告訴對方“我會做什么”,這是一個良性的談判方式,值得很多母嬰零售商學習。因為我們都知道,權利跟義務是對等的,如果供應商給了你某些權力,相應的,零售商就要履行相關義務。在不平等合作中,受虐一方一定會反抗。所以母嬰零售商必須意識到,面朝南坐等待經銷商送貨,顧客進店購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。